其次,儿科医生要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的特征,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疾病表象和体征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儿科医生必须要清楚自己面对的是哪个年龄的孩子。
发表SCI、权威等期刊论文近20篇,参与课题5项。赵月娇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妇产科医院日间化疗中心护士,妇科肿瘤护理专科团队成员、医院急重症优质护理质控组秘书。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金山医院青年课题1项,发表论文3篇。张艳红中共党员,主管护师,儿科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2021-2023年受聘为克卿书院导师。主持校级课题2 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具有PICC 专业护士穿刺适任证书。担任复旦大学护理学院本科及成教论文导师、复旦大学克卿书院新生导师。
新冠疫情期间,先后担任宝山院区新冠定点医院、援海南三亚方舱医院和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的院感护士长,表现优异。熟练掌握PICC置管、血液净化技术、ECMO及重症护理超声为此,他在无数个日夜里沉潜学海,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国际政治文本,择选经典篇目、语段进行精准翻译和阐释。
谈起直博的动机,他说:军事课上,抗战老兵们的故事常在耳边回响。2016年,郑抑非考入复旦。本科四年,杨鼎康在云南大学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选培办联培单位读书,在文化课中积累知识,在军事训练中增强体魄,以此为契机,努力成为一个文武双修的人。我意识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这驱使我选择计算机与应用技术专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尽一份力。
参加竞赛、参与教学、编写教材,她持续突破舒适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国际中文教育对于中文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老师常教导我们,做学问要心系一处。
在编写过程中,沈宇文仔细推敲字句、格式,精确到每一个脚注的审核、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事非经过不知难,她发现,讲解简单的初级知识点时却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语言表述,两者形成矛盾,不利于降低理解难度。郑抑非很认同徐老师提倡的积木论,认为多观察多思考,才能积淀学养和提升洞察力。在翻译《Administering Affect》 这部约18万字的专著时,郑抑非遇到颇具诗意的一段话,纯技术路线的翻译方式在此失灵,如何做到准确翻译?乱无头绪的他,在那两天里时刻惦记着那段英文,直到第三天时偶然忆起《红楼梦》中的句子,灵感再次降临,翻译的困难也便迎刃而解。
灵感一次又一次地指引我前进。于是,沈宇文尝试用简单汉语去阐述,我们看镜子,镜中也有一个世界,但当我们伸手去触摸,那个世界是不存在的,这就像天上有月亮,水中也有月亮,但水中的月亮易碎。郑抑非(右二)硕博连读期间,郑抑非师从徐以骅教授。经过此次大赛,沈宇文发现,要大胆尝试走出舒适圈,说不定就别有天地。
大一期间,在一次转专业介绍会上,他脑海中突然冒出国际政治四个字。对此,他会在对政务见习中体认基层一线经济社会、 医疗卫生、科教体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治理难点和痛点,在撰写政策建议时结合问题和真实场景通盘考虑可实现性。
她参与一带一路教材编写,向世界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魅力。在老师看来,做文科的学问就像搭积木,只要不搞‘非法搭建,迟早总会搭出些东西来。
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为国家相关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镜头讲课,虽然困难重重,但体验新事物的过程特别有趣。在翻译这本专著的过程中,他也得以系统了解平时本无暇涉猎的一些领域,如日本流行文化、政治人类学、语言哲学等,这成为了他在主攻领域之外难得的跨界采风的机会。他学习音乐已有十余年,与音乐相伴的生活使他逐渐养成了信任灵感的习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1级研究生沈宇文选择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作为研究方向,扎根中国文化,栽种国际教育的果树研究揭示抑制腹侧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能够降低三叉神经损伤引起的细胞外腺苷水平上调,改善三叉神经痛继发的焦虑和抑郁。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3-00864-6李巍/姚煦团队揭示皮肤菌群代谢产物丙酸对瘙痒的调控及其神经免疫机制1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巍教授团队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姚煦教授团队合作在Aller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ropionate alleviates itch in murine models of atopic dermatitis by modulating sensory TRP channels of dorsal root ganglion的研究论文。徐彦辉研究员在TrendsTalk中总结了结构生物学的进展,围绕当前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困境,提出综合利用体外重构复合物,获得细胞内源复合物,相关功能分析的解决方案,并指出对颠覆性技术的期待。
综上,该研究成果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能显著缩短磁共振检查时间,满足了患者和临床的需求,本研究也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临床医疗实际需求的成功案例。该研究揭示了TF-mTORC2轴在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负向调节中的作用,导致免疫逃逸和肿瘤细胞杀伤能力受损。
这项名为FUTURE-SUPER针对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伞形II期临床研究,揭示了基于患者分子亚型和基因组标志物,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或免疫的精准治疗新疗法,显著延长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且毒性可控。本研究揭示的神经调质和递质共释放的联动机制,为慢性痛继发抑郁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靶点。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148/radiol.231405徐彦辉受邀发表综述总结结构生物学进展,挑战和机遇1月9日,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研究员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杂志发表关于结构生物学进展,挑战和机遇的TrendsTalk。这一研究是目前国际乳腺癌临床研究领域唯一发表的证明脑放疗联合小分子药物可以降低颅内疾病进展风险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16/j.bbi.2024.01.012舒易来团队开启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疗法临床试验1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领衔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AAV1-hOTOF基因治疗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9:一项单臂研究》(AAV1-hOTOF Gene Therapy for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 a single-arm trial)的全球首个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并通过小动物模型证实甲硫氨酸剥夺饮食可特异性地清除肿瘤干细胞,最终抑制肿瘤进展,有望成为诊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新策略。
首次系统阐述了FCE在主动脉壁间血肿自然病程中的演变规律,细分了不同类型和位置的FCE与主动脉壁间血肿预后的对应关联,为预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提供了关键指标,据此提出了主动脉壁间血肿治疗新策略,为临床区分、合理处置主动脉壁间血肿提供重要指引。这种影响可以通过TF敲减或TF/mTOR轴的药物靶向来逆转,以达到明显改善抗肿瘤的效果,确定了TF作为KRAS-G12C抑制剂耐药的一个新的和重要的机制。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3)00579-X陆路/姜世勃/夏帅团队揭示新冠变异株BA.2.86的膜融合特征和对原核表达的融合抑制剂多肽的敏感性1月9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陆路/姜世勃/夏帅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合作发表了Fusogenicity of SARS-CoV-2 BA.2.86 subvariant and its sensitivity to the prokaryotic recombinant EK1 peptide研究论文。这项研究解析了一条驱动疼痛相关抑郁的神经环路,并揭示了该环路的突触传递和神经调控机制。
该工作提出并证实利用肿瘤基质捕获型仿生脂蛋白系统,通过与肿瘤基质的特异性结合延长肿瘤滞留时间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的新策略。这一发现为运动员选材和激素非依赖途径提高运动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了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耳聋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展现了基因治疗对治愈遗传性耳聋的应用潜力,开启了耳聋基因治疗新时代。该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关于+1核小体与转录起始复合物PIC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讨论了+1位核小体在转录起始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首次揭示了皮肤菌群对瘙痒的负向调控作用及机制,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视角。该研究利用Deep Learning 重建的TSE技术(WIP1093 of VE11E),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完成了1000多例数据库的训练,能够分辨出哪些是有用的信号,哪些是噪声,使得MRI设备需要采集的数据量减少,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图像的清晰度超过了传统的磁共振检查,因此图像的诊断效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38/s41421-023-00631-2陈爽团队最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研究成果发布1月9日,依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强大的学科平台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华山医院放射科陈爽教授团队创新性引入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技术,通过前瞻性实验设计,开展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缩短关节扫描时间并同时提高图像质量的一系列研究,最新研究成果以《深度学习重建MR序列提高肩关节扫描速度的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Standard and 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ed Turbo Spin-Echo MRI of the Shoulder)为题,发表在国际影像学期刊《放射学》(Radiology)。该研究从神经免疫的角度揭示了皮肤菌群代谢产物丙酸通过直接调控感觉神经上的TRP通道抑制瘙痒,并通过影响神经肽的释放调控AD的皮肤炎症。
该单中心、单臂、Ⅱ期临床研究发现: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出现脑转移后,采用局部放疗联合小分子药物吡咯替尼及卡培他滨的组合拳这一新疗法,可大幅降低颅内1年内的疾病进展风险,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论文地址:https://doi.org/10.1080/22221751.2023.2300463顾宇团队、史学锋团队揭示上丘双眼神经元的眼优势可塑性及其调控机制与生理意义1月6日,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顾宇团队和天津医科大学史学锋团队合作,近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可塑性的发育关键期》(A developmental critical period for ocular dominance plasticity of binocular neurons in mouse superior colliculus)的研究论文。
向下滑动,一起来看看2024年1月的科研成果吧~以下成果据学校、上海医学院官网等整理。通过对BA.2.86膜融合动力学的分析,揭示了该病毒的膜融合特征。